古代学生也为“学分”拼命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报 作者:佚名

每年凤凰花开时节,就是高校学子的毕业时间,在毕业季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分不够而不能毕业。学分,是学生们又爱又恨的东西,可不要以为学分只是现代莘莘学子的追求,古人也曾为之拼命。

史书《礼记·学记》记载:“比年入学,中年考核。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;九年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 成。”也就是说,每年入学一次,隔年考核一次。一年考察辨明志向,三年考察是否专心和亲近同学,五年考察是否博学和亲近师长,七年考察是否有独立见解和择友能力,这些都达到了,就是小成,意味着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;如果到九年的时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,坚强独立而不违背师训,就是大成,意味着学业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。

早在西汉时期,汉武帝刘彻设立太学,是中国古代学制的一项重要进步。太学并无明确的学习年限规定,但考试十分严格,西汉时每年考核一次,方式是“设科射策”,相当于今天的抽签问答。东汉中期改为每两年考核一次,通过者授予官职,否则留下继续学习,类似于现今学有所成后考取国家公务员。

在古代学生考试里,可以看到隋唐时期的官学开始对学生 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明确规定,例如律学招收学生的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,学习年限为六年,考试分“旬考”、“岁考”、“毕业考”三种,旬考内容为十日之 内所学课程,不及格者将受到处罚;岁考内容为一年之内所学课程,不及格者留级;毕业考及格则取得举荐资格,否则勒令退学,这也是第一次对学生的年龄制定了规定。

古代也实行学分制

上一篇:上一篇:日本高考提供考生二次机会?

下一篇:下一篇:传统戏剧如何走出瓶颈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