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末年,彩票传入中国,并逐渐遍及各省。彩票是清代人赌博的方式之一。人说大清天下放眼望去三只鸟:鸽(彩票泛滥)、鸦(鸦片烟毒)、鹞(娼妓遍地),可见彩票的疯狂与盛行,接下来看看彩票的发展历史。
19世纪60年代,吕宋票在上海开始流行。这是一种从吕宋国( 即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) 贩卖到中国的彩票。吕宋票是西班牙在它的殖民地菲律宾发行的一种大型彩票,以中国为主要销售对象。吕宋票进入中国市场后,因没有竞争对手,独领风骚40 年,年销售额约130 万元。当时,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仅1.1亿元,国人对彩票的热衷由此不难想象。据记载,同治、光绪时期,在中国商贾凑集之所,都出售吕宋票,店面高悬“吕宋彩票出卖”或悬“发财票出卖”。1880 年,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,发行一种“闱姓”彩票。这是中国最早的本土彩票。他将应试举人的姓氏印在一张纸上,定价出售,由购买的人去猜。等到发榜以后,猜中最多的,依次得头、二、三等彩。
中国彩票的发展历史
有趣的是,这批彩票的创办者皆为在上海的书局,其所设彩物也都是书籍,故而它们又被称为“书彩筹赈票”。首家书彩筹赈票由翰宝阁书坊于光绪十三年(1887)九月发行,计划售票一万张,头彩可得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一部。不过,这家彩票很可能是投机行为,所以仅开彩一次便再无下文。同年底,森宝书局发行了规模更大的书彩筹赈票,其第二次彩票发行量竟达四万张。
尽管绝大多数书彩筹赈票结局不佳,但正是随着它们一度蔚然成风,国人自办彩票的问题开始引起社会上的注意,甚至出现了有利于彩票业的社会舆论。当然,这种状况仍然离不开以义赈为依托。从光绪十四年(1888)十月到十五年(1889)初,《申报》刊发了数篇建议仿照吕宋票专设长期发行的彩票以助赈,并由义赈人士办理的文章。显然,此类舆论无异于对国人自办彩票的合法辩护。与此同时,以“筹赈”为旗号的彩票不但继续发行,还从彩物阶段过渡到了彩金阶段。森宝书彩票从光绪十五年(1889)起,将彩头换成了彩金,成为国内首家与西方彩票完全接轨的彩票。而在森宝票成功转型后,其他一些公开经营的筹赈彩票亦畅行无阻。
虽然森宝等彩票后来无疾而终,但它们终究意味着中国近代彩票破冰之旅的完成。正是前面的铺垫,光绪二十五年(1899)初,华商广济公司在上海发行“江南义赈彩票”,从官府得到6年专营权,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意外反响。并且,该彩票甚至一直到清亡时还在以“江南赈捐票”的名义发行,成为中国近代首家实现长期经营的彩票。
而在江南票的鼓舞下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初,又涌现出了三家打着义赈旗号且都声称得到官方批准的彩票。不幸的是,中国近代彩票泛滥的序幕亦就此拉开,此后更多的彩票连义赈旗号都不再需要了。而这种泛滥态势,也不是义赈所能负责的了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ishitu.com/lishi/173.html
上一篇:上一篇:国漫人文:新《葫芦娃》回归银幕
下一篇:下一篇:华工的血泪史:海外猪仔
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有哪些呢?据说,开元天宝年间画家是唐代画家中数量最多的,不过画圣吴道子的出现不是偶然的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仅量多质好的画圣吴道子。 吴道子(...详细>>